最近我一直在思考生活與品德教育的重要性,以及訓練人際關係的建立對孩子有多重要!尤其在少子化的社會裡,孩子更缺乏人際互動的學習,自我中心的思考模式往往造成孩子同理心不足,也不知道該如何因地因時因人制宜,常常活在自己的世界,最後變成孤島上的王子或高塔上的公主!
生活課程第一個單元主題正是學習說出自己的感受,也聆聽別人的想法,學習如何和同學好好相處,而且要嘗試用不一樣的方法來解決所遇到的問題.
當然,父母是孩子的依靠,我們往往在事情發生的第一時間,就忍不住跳出來捍衛孩子,但很多事情牽涉到人的因素,就可能有變數,有是非但有時很難有絕對的對錯!身為教學現場中第一線的老師,每天處理孩子們大大小小狀況不一的紛爭,我往往視之為生活教育的實況教材,並引導孩子慢慢朝向有解決能力的目標前進,我相信,大人不該剝奪孩子學習解決的機會,但要站穩中立的協助立場,幫孩子進行各式各樣人際關係之應對進退的訓練!
因此,從新聞事件談起,去思考雙方當事人的立場和心路歷程,我們或許無法窺得真相的全貌,事件當事人也各有各的立場和表述,但我們可以和孩子討論看看他們的看法,或新聞事件給他們的啟示,也許會讓我們這些大人很驚訝呢!
~~~~~~~
<東海大學外文系尤姓助理教授因女兒在學校疑似遭受言語、關係霸凌及不滿學校處理方式,狀告女兒就讀東海大學附設小學四名同班同學,要求損害賠償,求償一元,結果全班廿八人有廿七人轉班,儘管學校願意提供一對一教學服務,尤姓教師考量女兒上學心情,日前也選擇轉學。
四名被告學生家長昨日指出,事件發生後子女心情均大受影響,有人惡夢連連;其中一位男童媽媽還說,事發當時,他的小孩並不在場,不知為何也被告。
但尤姓教師強調,她的女兒之前就曾遭遇類似霸凌事件,她一再隱忍,如今選擇不忍,竟淪為「欺負別人的人」,女兒在事件後也惡夢不斷,她提告只是希望各界重視問題。
事件起因是去年十二月有同學帶熱敷袋,尤姓教師的女兒好奇問:「熱敷袋可以借摸一下嗎?」引起三名男學生起鬨言詞揶揄,女學生感覺不舒服,事後男學生道歉、男生家長也向尤師表達歉意。
今年二月間,其中一名已經道歉的男學生被選為模範生,尤師卻認為模範生應重品格,所以提出異議。
到了三月間,有一次上自然課時,老師課堂提問因多問了尤師女兒幾次,有女學生脫口說「她媽媽收買老師」等言語,對方事後寫書面道歉函,但尤姓教師不滿意內容。
四月底尤師向台中地方法院簡易庭提告,兩個事件中的四名今年升小六學生,均成被告。
東大附小部主任林彩碧指出,學校針對「熱敷袋事件」認定是「言語失當」非屬霸凌,模範生選舉過程也無程序不妥。......>
<尤菊芳在20日透過臉書發表聲明,表示媒體報導以偏概全,將她塑造成麻煩人物。 聲明稿指出,自己並非為了一點小事就狀告法院,實際上,為了女兒的校內狀況,從校內輔導室到主任開始,一開始便透過正常管道申訴,且在這段時間內,教導女兒要學習忍讓及體貼他人,因此報導中的怒告小學生與太寵小孩,這兩點皆非事實。
且報導中有27人欲轉班一事也非事實,且不僅沒有任何人真的轉學,恰好相反,是這27人的家長要求「如果不跟某人區隔,就要幫兒女辦轉學」,也就是學校配合27位家長的要求,要一個學生轉走。雖其中的確有家長與她有正面衝突,但據她所知,幾個並未申請轉班的家長,接到幾位「熱心」家長私底下通知,要求她們支持轉班。
尤菊芳在文末強調,她自己也很清楚以她的身分,對學生提告相當嚴重,但她已無正規管道可循才出此下策。並痛批台灣教育不過就是「吹皺一池春水」,自己針對這件事被其它家長問到,「你圖的是什麼?」尤菊芳堅定地說「我圖一個是非」竟被反嗆「是非不重要」!她想知道,在校內什麼才是對小孩最重要的?
尤菊芳不忍女兒在校內三番兩次遭同學嘲弄,雖教導女兒學會忍讓並善待同學仍無效,只好做出控告4名小學生的舉動。 >
留言列表